• 纪录片配音
  • 2024-08-17 10:12:11
  • 0

纪录片配音粤语,纪录片配音粤语版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纪录片配音粤语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纪录片配音粤语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纪录片配音是什么职业?

就是配音演员或者配音员

纪录片配音粤语,纪录片配音粤语版

配音演员是指为影片配上对白的人,其不同于舞台演员和电影演员。他们从声音上来再现原片(剧)中人物的形象,以声音作为其表演手段。他们在配音前必须对原片的故事、艺术样式、风格、时代背景等作充分的分析,然后拟定出自己对某一角色的配音方案,也称之为"声音化妆"。

除了翻译影片(包括外国语翻译和普通话、粤语、方言、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互相翻译)需配音演员配录台词外,在有的影片里,如果演员嗓音不好、语言不标准或不符合角色性格的要求,都不采用他们本人的声音,而是在后期录音时请配音演员为影片配音,现今大多数的配音员都指是广义上的配音员,配音员的工作种类已经趋向多元化,而非仅限为人物配音。

TVB配音演员是干什么的?

tvb配音组是无线电视配音组的简称,分为粤语和国语两个组。作为tvb配音组中的粤语配音组主要为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也就是TVB购入的动画片、特摄、日剧、美剧、台湾剧、大陆剧或是外购的记录片、游戏节目进行配音。而且还为自制节目和自制剧集做后期的配音演出。

而tvb配音组的演员经公司同意后也可以自己接一些广告、电影、游戏的配音工作,他们也给一些考试做配音,如果你去香港参加考试的话也许会听到一些熟悉的电影里的声音。

贝尔格里尔斯中文配音是谁呀?

是孙晔,孙晔中国内地配音演员、歌手。1976年11月24日出生于上海。199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。200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。声线变化多端,极具塑造力。代表作有电视剧《步步惊心》十三阿哥、《花千骨》杀阡陌《八仙过海之八仙全传》韩湘子,动画《我为歌狂》。

粤语怎么学最快纯正口音?

1、学广东话最快的方法就是多看港剧,看了几部后大致就会点了。

2、先看有字幕的港剧和电影,一定要多看,最好每天都看,跟着对白练习,他们说一句话,就跟着念一句话。

3、等到粤语水平有点基础后,可以尝试看一下不带字幕的港剧、电影、纪录片。跟着说,同时对比下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。

4、和真人对话。跟会说广东话的朋友多交流就可以完全学会了。

为什么潮汕人不会讲粤语?可是有些人又会讲点?

潮汕人的母语是潮州话,不是粤语(广府话)。不过,因为潮汕地区属广东省,与珠三角距离近、联系紧密、交往频繁,自80年代后受香港娱乐文化影响较多。于是现在很多45岁以下的人自学生时代就大量接触粤语,不少人大学时还在珠三角求学,所以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能听、讲一些粤语,部分人甚至能讲非常流利的粤语。

潮汕地区大部分不会讲粤语是因为潮汕地区是以潮州话为母语,潮汕话(拼音:Tiô-chiu-oē;英文:Teochew dialect),国际语言代码是ISO639-6MIN,是知名度比较高的古老语言,CCTV大国人文纪录片称:“潮汕话是的中国古代汉语的遗存,是中国最古老的官方语言”。

为什么进口电影大片只有字幕没有配音?

70多年前中国人第一次看到外国影片中老外说中国话,感觉到特别奇怪,而后几十年间,人们渐渐习惯了这种方式,并将其称为译制片。童自荣等配音演员,逐渐将配音演绎成一种声音的艺术。

然而这一二十年来,随着观众外语水平的提升,直接听原文台词看字幕称为新的习惯,反而感觉到老外说中国话才奇怪。这时候,配音越来越成为一种鸡肋,尽管目前还是有译制片存在,但与当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语。

配音的工作一直都在,只不过现在难以再称为一种艺术了。

外国人说起中国话

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译制片,是1949年5月完成的前苏联影片《普通一兵》。国人第一次在电影上看到苏联人说中国话,感到又奇怪又好玩儿。

从那之后,译制电影逐渐开始被国人所接受,并由此产生了专门的电影译制行业,并有了上海电影译制片厂,简称上译厂。

最早还不是上译厂,他们只是翻译片组。最早期,翻译片组制作出《乡村女教师》 、《列宁在1918》等一批上乘之作,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。“面包会有的,一切都会有的”,“他已经不咳嗽了”,至今仍是常被老影迷引用的台词。

上译厂的辉煌年代

译制片真正的辉煌,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。那时候人们对外国文化非常渴求进行了解,一批有着极高专业素养的配音导演和演员又一并出现,将技术性的配音工作上升为一门语言艺术。

比如,《虎口脱险》中尚华和于鼎珠联璧合的配音,《魂断蓝桥》中刘广宁、乔榛的完美演绎,《茜茜公主》中丁建华和施融恰到好处的表现,而《佐罗》中男主角富有磁性的声音,让无数影迷喜欢上童自荣,《简·爱》又让邱岳峰所配音的罗切斯特成为不可逾越的丰碑,《追捕》中冷峻刚毅的杜丘警长,让毕克成为高仓健的声音代言人。

那时候的中国配音界群星灿烂,无数人都为电影中有味道有磁性的声音着迷。

如今配音越来越粗制滥造

然而进入新千年以来直到如今,译制片逐渐表现出式微的趋势。观众的英语水平越来越高,欣赏口味越来越高,看国外电影时更喜欢听演员的原音,就算英语水平不高的,看字幕也完全能够接受,因此这些年英文原版在影片上映时占主要形式,中文配音片反而成为配角。

而且即便是带有配音的电影,演员们也不再是当年的乔榛、丁建华,不是童自荣,他们的翻译和配音都非常随便,几乎失去了配音的艺术性,因此也让人喜欢不上来。

童自荣曾经说过,自己当年在配音的时候,至少要事先背熟80%的台词,这样才可以抓住画面的细微之处,不然只是对着台词念本子就会显得粗糙,观众就会反感。

可以想象,如今的年轻演员为角色配音,绝不会下童自荣当年的功夫,对着台词念下来就万事大吉。现在的配音工作队员配音演员来说不再是创作,而更多是行活儿。

以前上译厂完成一部电影需要三个月,如今只需要一天,可见所下功夫的差别之大。上译厂老演员力求翻译的信达雅,而今一个台本一晚上就翻译出来,对不上口型时演员就现场乱改台词,粗制滥造到何种程度。

译制片不再占主流

长期以来,配音演员越来越不把配音当做一种艺术,呈现出来的效果越来越被观众厌弃,人们本来就不看好配音片,久而久之,也就成为一种恶性循环。

只有一种外国电影还坚持沿用配音,而且能起到不错的效果,那就是外国卡通片指定由国内知名演员来配音,比如当年张国立和徐帆为《汽车总动员》配音等等。不过在这些年,这种形式也开始变得稀少。

拥有好声音的人们,如今也不把配音当做一个好职业。童自荣时代,配音演员是人人羡慕的职业,而今这个职业招到合适的人才都比较困难了。

有些可惜,但又没有办法。配音行业的黄金时代,无可挽回地过去了。

娱乐答不休,我是郑捕头。欢迎关注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纪录片配音粤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纪录片配音粤语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