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纪录片苏东坡配音是谁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纪录片苏东坡配音是谁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历史上有舒姓名人吗?而且是叫舒展的?
舒亶:字信道,号懒堂,明州慈溪(今属浙江省)人,北宋官吏、词人。治平二年(1065年)举进士,试礼部第一。累官知制诰,试御史中丞,权直学士院。以罪斥。后直龙图阁进待制。工小词,思致妍密。后人辑有《舒学士词》。曾与李定劾苏轼作诗讥讪时事。
舒清:江西省德兴人,明代廉吏。成化进士,授工部主事,历营缮郎中,后擢河南参议
苏东坡词与诗的成就如何?
苏东坡的一身在坎坷与困难中,不断追求,积极进取,永不放弃。所作的词与诗是千古绝唱。我们的朱德总司令说,诗賦传千古,峨眉共比高。大诗人黄庭坚说,人谓东坡作此文,困难以见巧,故极工,余则以为不然,彼其老于文章,故落笔皆起逸,绝尘耳。
苏轼(1037~1101)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眉州眉山(今四川眉山)人,嘉祐二年(1057)进士,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。
苏东坡一生宦海浮沉,奔走四方,进退自如,宠辱不惊,阅历丰富,才情卓绝,学识渊博。词风豪放旷达,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。诗文书画均有很高的成就,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。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苏东坡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,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,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是一致的。他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,开拓词境。将表现女性的柔情之词,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,于词坛别开一派。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。名作如《念奴娇》、《水调歌头》等,举起了豪放词派的大旗。
苏东坡的诗现存两千七百余首。他的诗内容广泛,风格多样,笔力豪放。如“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”,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”,具有情景交融浪漫主义的色彩,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道路。苏东坡的诗,有关心民生的、有表达爱国情怀的、有山川景物的、有村野风光和农家风俗等作品,题材广泛,内容丰富,采用寓言和隐喻手法随感而发。是宋代的诗文大家。
苏东坡词与诗都到了极高的造诣,是宋代文学的最高代表,他的词与诗不分伯仲。
大家好我是小爱,要说苏东坡词与诗的成就,那就得先说苏东坡这个人,他原名叫苏轼为什么后人叫他苏东坡,那是因为他爱吃东坡肉,所以苏东坡这就是由来。苏轼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、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,历史治水名人、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。
苏轼生性放达,为人率真,深得道家风范。好交友、 好美食, 创造许多饮食精品,好品茗,亦雅好游山林。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,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,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。苏轼继柳永之后,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,最终突破了词为“艳科”的传统格局,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,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,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。
苏轼对词的变革,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“自成一家”的创作主张。自晚唐、五代以来,词一直被视为“小道”。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,推进了词体的发展,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。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。他认为诗词同源,本属一体,词“为诗之苗裔”,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,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。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,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,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、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。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,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,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。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、胸怀远大理想、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,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,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。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:词是无事不可写,无意不可入的。词与诗一样,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。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,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,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,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,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,使词从“小道”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。“以诗为词”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。所谓“以诗为词”,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。
这就是苏轼的成功之处“以诗为词”。
感谢邀请,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,师文同(即文与可),比文更加简劲,且具掀舞之势。米芾说他“作墨竹,从地一直起至顶。余问:何不逐节分?曰:竹生时,何尝逐节生?”亦善作古木怪石,米芾又云:“作枯木枝干,虬曲无端;石皴硬,亦怪怪奇奇无端,如其胸中盘郁也。”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。其论书画均有卓见,论画影响更为深远。如重视神似,主张画外有情,画要有寄托,反对形似,反对程式束缚,提倡“诗画本一律,天工与清新”,并明确提出“士人画”的概念等,为其后“文人画”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。存世书迹有《黄州寒食诗》、《赤壁赋》、《答谢民师论文》与《祭黄几道文》等。存世画迹有《古木怪石图卷》;其中,《潇湘竹石图卷》也是他的作品。
苏轼在诗、文、词、书、画等方面,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。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。
诗词的“唱和”是什么意思?有什么形式?
古代诗词的唱和,也称为酬唱或唱酬。是诗人之间相互酬和应答之作,是从歌曲的唱和借鉴发展而来 最早起于东晋时期,那时候,唱和的诗歌作品开始出现,到南北朝得到进一步发展,君臣就一个事情唱和作诗的情况很多。唱和诗歌到唐宋时期发展到鼎盛,产生大量唱和作品。唐宋以后,唱和之风不衰,仍有一定成就,甚至于现在还有。 这些唱和诗歌,题材相同,体裁相同,所抒发的思想情感相近,然又会各有侧重。可以是同时而作,看到别人的作品后再作。根据形式可分联句(一首诗由两人或多人共同创作,每人一句或数句,联结成一篇)、酬和(诗词应答)、赓和(续用他人原韵或题意唱和)、追和(根据前人所写诗或词的原韵或诗意而作)。 这些唱和诗歌音韵也逐步变得灵活起来,从最初的照用或者变次序使用原诗韵字(专业名词为用韵或次序)到同韵不同字(同韵或依韵),再到变韵(不受原诗音韵限制)。唱和诗歌名篇唐宋居多,如《戏赠杜甫》 《赠李白》《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》《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》《舟中读元九诗》《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》《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》等,现代诗人也有杰作,毛主席与郭沫若的唱和就为人称道,脍炙人口。
什么是古诗词中的唱和?
唱和本是指唱歌时此唱彼和,互相呼应。后来唱和也作为彼此以诗词赠答的代词。
古人的资讯手段远远没有我们现代人发达,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,除了面对面,只好借助于书信,再不济或者口信啦,“马上相逢无纸笔,凭君传语报平安”。
古人没电视没网络,只好读书,头悬梁直刺股,勤学苦练,长知识,还能博取功名。学好本领,除了写文章,就是做大量的诗歌,一来一往的互相交流,就形成所谓的唱和。
唱和有两种不同的方式
第一种是甲赠乙诗词,乙回答甲所赠的诗词,只根据原作的意思而另自用韵;
第二种是甲赠乙诗词,乙根据甲所赠诗词的原韵写来回答,又可细分为依韵、用韵、次韵。
打个比方说,大诗人白居易做了一首好诗,才美不外现,如同衣锦夜行,会很不爽,于是就想到要给好朋友元稹显摆。
元稹也是学富五车的大才子啊,读了好朋友白居易寄来的诗歌,也要意思意思,于是也写诗作答,这就是唱和。
唱和,有时候也叫唱酬,有时候也叫酬唱,反正都是一个意思。
大诗人元稹随着自己的心情,一般有以下几种唱和的方式。
一、唱和:白居易做了诗,元稹正忙活着,时间紧任务急,根据白居易原作的意思,只作诗唱和,不使用被和诗的原韵。
二、依韵:亦称同韵,白居易做了诗,元稹有点忙,挤出时间,和诗与被和的白居易诗同属一韵,但不必用其原字。
三、用韵:白居易做了诗,元稹再怎么忙,觉得不上点心,怕好朋友有感觉,于是即用白居易诗的原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。
四、次韵:亦称步韵,白居易做了诗,对自己表达深切的关怀,元稹激动万分,排除一切杂事,即用白居易诗的原韵原字,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。
下面举两个例子
《禁中作书与元九》白居易
心绪万端书两纸,欲封重读意迟迟。五声宫漏初明夜,一盏残灯欲灭时。
《得乐天书》元稹
远信入门先有泪,妻惊女哭问何如。寻常不省曾如此,应是江州司马书!
《梦元九》白居易
晨起临风一惆怅,通川湓水断相闻。不知忆我因何事,昨夜三更梦见君。
《酬乐天频梦微之》元稹
山水万重书断绝,念君怜我梦相闻。我今因病魂颠倒,惟梦闲人不梦君。
问题:诗词的“唱和”是什么意思?有什么形式?
.......
一、唱和的本意
唱和原意是唱歌的一种方式,有人唱有人和,例如词牌《竹枝》中特别标出了“和声。”
《钦定词谱》中记录:所注竹枝、女儿、枝儿,叶韵,乃歌时群相随和之声。
在《诗·郑风·萚兮》中有:“叔兮伯兮,倡予和女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本又作‘唱’。”《荀子·乐论》中也有:“唱和有应,善恶相象。
二、诗词赠答
1、 对押韵没有要求的唱和
最早的诗词唱和对于押韵没有要求,只需要在诗意上有所呼应即可,例如柳宗元与刘禹锡之间的唱和。永贞革新十年以后,二人回京没有多久有一次被贬,柳宗元与刘禹锡告别时做了一首七律:
《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》
十年憔悴到秦京,谁料翻为岭外行。伏波故道风烟在,翁仲遗墟草树平。
直以慵疏招物议,休将文字占时名。今朝不用临河别,垂泪千行便濯缨。
刘禹锡回了一首《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》
去国十年同赴召,渡湘千里又分岐。重临事异黄丞相,三黜名惭柳士师。
归目并随回雁尽,愁肠正遇断猿时。桂江东过连山下,相望长吟有所思。
这两首都是七律,但是对于押韵没有什么要求。
有名的组诗有陆龟蒙的《奉和袭美茶具十咏》和皮日休的《茶中杂咏10首》
2、对押韵有要求的唱和
中唐时,元稹白居易开始大量地以次韵方式相互唱和,对后世的影响甚大。元稹、白居易分别被贬通州、江州,今天我们发个微信即可互相告慰,当时的人当然是以书信往来,不过这两位却频繁寄诗,酬唱不绝。
元、白此期的唱和诗多长篇排律,既要遵守格律,还要注意次韵相酬,短的五六十句,长则数百句。
到了晚唐,皮日休与陆龟蒙唱和,更是有过之无不及。例如《醉中寄鲁望一壶并一绝》,
门巷寥寥空紫苔,先生应渴解酲杯。醉中不得亲相倚,故遣青州从事来。
陆龟蒙 读到以后,次韵了一首七绝《袭美醉中寄一壶并一绝,走笔次韵奉酬》
酒痕衣上杂莓苔,犹忆红螺一两杯。正被绕篱荒菊笑,日斜还有白衣来。
三、什么是依韵、用韵、次韵(步韵)
1、依韵、用韵、次韵的区别
依韵 :按照他人诗歌的韵部作诗。韵脚用字只要求与原诗同韵而不必同字;相对来说最简单。
- 用韵:指与原作韵字相同,但先后次序有变化;
- 次韵也叫做步韵:指与原作韵字相同,次序也不变,如上面元白之间的次韵诗。元白以后的诗人唱和越来越喜欢次韵,例如贺铸的《青玉案·凌波不过横塘路》、秦观的《千秋岁·水边沙外》在宋朝流传下来的次韵词就有几十首。这种和韵的方式最难。
四、几首比较有名的次韵作品
1、《青玉案》
贺铸的《青玉案》风靡大江南北:
凌波不过横塘路,但目送、芳尘去。锦瑟华年谁与度?月桥花院,琐窗朱户,只有春知处。飞云冉冉蘅皋暮,彩笔新题断肠句。试问闲愁都几许?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,梅子黄时雨。
在宋朝次韵这首词的人有:杨无咎 、史浩 、周紫芝 、李清照、苏轼、吴潜、韩淲、李彭老、程垓、王千秋、刘一止、李之仪、侯置、陈亮、冯时行、赵彦端、惠洪 ...是不是好多人的名号如雷贯耳。下面列举几首《青玉案》(送山谷弟贬宜州) 黄大临
千峰百嶂宜州路。天黯淡、知人去。晓别吾家黄叔度。弟兄华发,远山修水,异日同归处。樽罍饮散长亭暮。别语缠绵不成句。已断离肠能几许。水村山馆,夜阑无寐,听尽空阶雨。
《青玉案·至宜州次韵 》 黄庭坚
烟中一线来时路。极目送,归鸿去。第四阳关云不度。山胡新啭,子规言语,正在人愁处。忧能损性休朝暮。忆我当年醉诗句,渡水穿云心已许。暮年光景,小轩南浦,同卷西山雨。
2、《千秋岁》
秦观的《千秋岁》 摄人心魄,当朝唱和者也众多,这里多选几首大家比较一下,先看看秦观的这首原唱:
水边沙外,城郭春寒退。花影乱,莺声碎。飘零疏酒盏,离别宽衣带。人不见,碧云暮合空相对。忆昔西池会,鹓鹭同飞盖。携手处,今谁在?日边清梦断,镜里朱颜改 。春去也,飞红万点愁如海。
大文豪苏东坡不但次韵了贺铸的那首《青玉案》,也次韵了秦观的《千秋岁》 ,能够得到东坡先生的认可和唱和,可见这两首词在宋朝文人心中的地位。苏东坡《千秋岁·岛边天外》:
岛边天外,未老身先退。珠泪溅,丹衷碎。声摇苍玉佩,色重黄金带。一万里,斜阳正与长安对。道远谁云会,罪大天能盖。君命重,臣节在。新恩犹可觊,旧学终能改。吾已矣,乘桴且恁浮于海。
同样黄庭坚也是两首都有次韵,《千秋岁·苑边花外》 :
苑边花外。记得同朝退。飞骑轧,鸣珂碎。齐歌云绕扇,赵舞风回带。严鼓断,杯盘狼藉犹相对。洒泪谁能会。醉卧藤阴盖。人已去,词空在。兔园高宴悄,虎观英游改。 重感慨,波涛万贯珠沈海。
结束语
老街去年写了不少次韵的诗词,作为练笔的一种方式,次韵对于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还是有所提高的,下面是我自己的两首词:
观宋填词42•青玉案 (次韵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)
经年一梦缁尘路,鬓丝悄、芳华去。秉烛惜花春几度,白云有待,鸥盟尚远,山水无寻处。
新词填个嗟朝暮,语不惊人愧成句。偷得浮生闲几许,钟鸣鼎食,风光何似,寂寞僧庐雨。
观宋填词38•千秋岁(次韵秦少游水边沙外)@老街味道
残阳山外,南浦春潮退。兰棹远,波光碎。泪边花似雨,楼角江如带。从此夜,芳樽月影空相对。
起舞谁人会,闻笛思倾盖。苏武老,归旌在。酒阑诗思断,梦醒豪情改。河汉里,一声孤雁穿云海。
@老街味道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纪录片苏东坡配音是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纪录片苏东坡配音是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